这段时间,楼市发生的事情很多,什么特朗普减税加息,什么中央强调住房长效机制,今天我不讲这些问题。
讲一个可能是我入行有史以来,购房者提及次数最多的问题。
“买房,何时买?”
想当初,我会一遍又一遍得对咨询者讲:
“刚需,不要在乎时机,该买又刚好能买,便是最佳时机”。
宏观
“买房对于普通干部来说,犹如从夜空里摘颗星星,北京商品住宅每平米房价高达1600元,若买两居室,也得6万多元,简直令人咋舌!”
“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开始,节衣缩食,干100年才能买上两居室!”。
这幅图就像一把剪刀一样。在2007-2009年,北京的三个月工资还可以买得起一平米的房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买房这个事情对于大家来说,却越来越远。(我没有把17年的数据贴出来,是因为16-17年北京房价的涨幅太疯狂,已经破坏了这把剪刀的美感。)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在08年之后已经陷入了“中等收入发达国家的陷阱”。
但房价过快上涨导致崩盘后的惨状,政府更不愿意看到,所以才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红点调控。
让房价上涨拉动经济,又不让其崩盘,这么大的体量,操作难度可想而知,要知道,稳定和增长才是政府的头号任务。
这里要普及一个经济学常识,简称它为【割韭菜原理】。
所以说,今后年轻人买房会变得越来越难,买房的最佳时机则是越早越好。
之前我曾在文中讲到过,现在的中国房地产已经进入了横盘时代。2016-2017这一波大涨空前绝后,集中透支了前三年和后三年的涨幅。
接下来的结局就是一线城市大盘会稳中见涨,二三四线城市有产业的会接住之前的房价,没产业的一定会回落下去。
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下,作为购房者就要去实时关注自己倾向区域的房价信号,准备好房票和资金果断出击,毕竟好的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时机之"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利好信息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传言,规划,动工,建成”。每次信号出现,媒体都会炒作一番,房价应声上涨(所以说,房价上涨背后有一部分是媒体人的功劳)。
据我所知,80%的购房者对土拍市场并不感冒,这是大错特错的。土拍市场往往是房价市场的前瞻。如果一个地方频出地王,房价上涨的时机随之而来;如果土地出现流拍,说明市场过于冷淡,房地产商拿地赚不了钱,明显的房价下跌信号。
这让我想起16年土拍市场的壮烈,一开始地王频出,到政策来临,房价暴跌,小地产商纷纷倒闭,大地产商捂盘不售等行情。其实每个房产商都在赌,赌房价一直上涨,赌预售证可以早些下来,然后高位套牢买房用户。
如果一个地方出现了地王和楼王出现,那么在出现之前购买周边楼盘,是很好的选择。
笋盘是横盘市场中最好的机会,一般是由改善族急于换房或者投资客杠杆背得太深急于套现所产生的低价房源。
之前讲过,也可能会有对市场不敏感的业主挂低房源价格的现象,但现在这种情况几乎为零,因为有经纪人站岗,绝对可以解决信息对称问题。
那么至于怎么获取笋盘呢?这里就要考验你的大数据能力了,首先把“X家网”的所有房源数据爬下来,然后最低值计算,找出相对小区均价最低的那一套,再进行户型,朝向等多方面的筛查。这个对大家有些难度。
季节性现象
一年中最大的涨幅在春季,就是春节之后。而不是所谓的金九银十,涨幅从不在9~10月份产生。一年中最淡的淡季在12~1月份,基本上是没有人买房的。
细究原因你其实应该能想到,过春节发年终奖,买房婚姻大事都会放在年后。
3月爆发之后,会逐渐消散动力,然后6~7月份天气太热,没人看房,到了秋季9月份,压抑的购买力又会促使人们重新去看房。
9月份是“小阳春”,但决战不在9、10月。对于房地产投资者来说,9、10月份是基本被忽略掉的,最后停滞到11月、12月,天气寒冬,大家忙着年底总结,忙着过年,市场沦为最淡的淡季。
如果逆向思考,11、12月为最淡的淡季,那不正是最好的买房机会吗?因为抛盘永远存在,永远会有急需卖掉房子筹钱的人群,这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的笋盘。
所以买房一定要在除夕之前,市场极冷淡的时候下手。等到大家都去买房了,这时候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买房无论是调控还是季节都会选择最最冷淡的时候下手。“28定律”适合任何场景。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最佳时机永远有准备的人,备好车票,把知识储备起来,厚积而薄发。千万不要做跟风,买涨不买跌的人。既然我们都要去勇闯天涯,那么就要做一个聪明的踏浪选手!
关注汉中特价房,
从此,
您将拥有第一手的汉中特价房源信息!
朋友圈吹牛皮,保证您是最有料的!
听说你的手在抖!
何不跟我走?